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思小栈 > 正文

【王茂跃】难忘的校史记忆

来源: | 编辑:崔雯丽 发布日期:2020-12-25

1987年我大学档案学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安徽师大从事档案工作。2004年,因教学需要离开了档案工作岗位,但与档案情缘不了,每年都会带学生到学校档案馆开展参观教学活动。

从事档案工作18载,有几件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考证丁玲书信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整理积存档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封作家丁玲寄给我校前身之一——安徽师范学院的书信,内容如下:

负责同志:

我收到你校学生李发中同志一封来信,陈述其经济上有困难,我因不了解其人及其具体情况,不能冒然帮助,特写信给组织上请考虑如果他确实是有困难,那么我应该给他一些帮助,因为现在政府还无力顾到太多。现随信寄去人民币廿万元,请帮助了解是否可以交给他。如果其实际情况与所说不符,那么请把钱退换为盼,无论如何,切望将处理结果告我。

敬礼!

丁玲

十二月二日

丁玲书信落款时间为十二月二日,但没有写具体的年份。从书信内容看,是学生李发中向丁玲借钱。经查学生名单,李发中为历史系1951级学生。由此可以断定时间应在1951-1955年中的某一年。丁玲在1955年遭迫害,下放到黑龙江垦区,已无力帮助他人,这样可以排除1955年。那么到底1951-1954年这4年中的哪一年呢?安徽师范学院的回复丁玲的底稿上时间是十二月廿四日,也没有年份。好在底稿上有这样的文字:“发文安师秘字第0943号”。“安师秘字第0943号”这一发文字号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线索。我到档案库房中找到了安师秘字第0943号前后的发文字号,终于得出结论:丁玲的这封书信写于1954年12月2日。

丁玲书信 回信底稿

二、考证刘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时间

为纪念校庆55周年,安徽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写了《安徽师范大学简史》,该书第43页写道:“一九五九年十月刘少奇同志来安徽芜湖视察时,题写了‘皖南大学’校名。一九六〇年,经上级批准,安徽师范学院改名为皖南大学。”

1959年题写校名,1960年启用校名,从时间上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1997年芜湖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3月23日《芜湖日报》头版文章提到,1958年10月21日,刘少奇同志视察芜湖,对芜湖建桥作了指示。我立即将1958年10月少奇来芜湖与1959年10月少奇题写皖南大学校名联系起来,并产生疑问:少奇在1958年10月和1959年10月来过芜湖两次吗?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我到学校图书馆过刊部查阅了1959年10月以后的《芜湖日报》,没有少奇来芜湖的报道,后在1958年11月7日的《芜湖日报》上找到了《少奇同志在安徽》这篇长篇通讯,但文中未提及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一事。通过了解,我得知我校有一位女干部(当时是学生)曾在少奇下榻的铁山宾馆陪少奇跳过舞,便向这位女干部求证。她说她有记日记的习惯,从她保存的日记证实,少奇来芜湖的时间是1958年10月。我又向铁山宾馆接待办公室查询,对方证实少奇只有1958年10月住在铁山宾馆,1959年10月没有入住的记录。至此,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的时间为1958年10月无疑。

1998年,我校举办建校70周年校史展览。布展时,刘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的时间就改成了1958年10月。2008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师范大学校史》也采用了1958年10月这一时间。

为何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时间会出现一年之误呢?原来,1982年我校校史编写组成员向安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万立誉同志了解校名题写情况时,将万立誉的口述内容记录下来。根据这份口述记录,皖南大学校名是少奇同志在1959年10月来安徽芜湖视察时,应万立誉之请而题写的,从而造成一年之误。

5EAC

少奇题写的皖南大学校名

三、为苏雪林当解说员

1998年5月24日,《参考消息》转发了《103岁文学大师造访安徽》的消息,文中提到:苏雪林“早年曾在安徽大学任教”“今年3月过103岁生日后,适逢安徽大学校庆,因而促成苏雪林返乡。”

我看到这一消息后,才知道苏雪林是学校校友,立即向上报告。学校在5月23日刚刚举行建校70周年庆典。学校派一位副校长和外办主任、校办副主任随即前往苏雪林下榻的安徽中医学院。在得知她当年任教的省立安徽大学已演变成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时,苏雪林欣然题字:“庆祝母校七十华诞”,并临时决定改变行程,在回太平老家途中经过芜湖,参观学校史展览。校领导给我布置了任务:找到能反映苏雪林是校友的档案资料、由我担任苏雪林来参观时的解说员。

5月26日,苏雪林来到学校。在参观校史展览时,我首先简要介绍了从苏雪林任教时的省立安徽大学演变为安徽师范大学的过程。随后我拿出了一九四九年前编印的毕业学生纪念册,其中在省立安徽大学历任教授名单中,苏梅(字雪林)名字名列其中。看到发黄的档案上有自己的名字,苏雪林微微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介绍结束后,我将手中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赠送给了苏雪林的弟子唐亦男教授(左四),因为该期中有文学院谢昭新教授的论文——《皖籍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文中就论及到了苏雪林。

这几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女作家丁玲充满爱心而又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感人至深;刘少奇为皖南大学题写校名、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次为大学题写校名,值得师大人永久铭记;文坛常青树、老校友苏雪林来校参观校史展览,为安徽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些珍贵记忆承载的历史事实永载安徽师范大学史册。

苏雪林题字 作者(左一)为苏雪林(左三)介绍校史沿革


(供稿来源:安徽师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