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教育部传来喜讯,我校有8个项目获批为2009年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位居全省省属本科院校之首。它们分别是英语和音乐学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公共教育学”、“文学理论”3门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学分制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教学成果奖。这8项国家级成果的获批,标志着我校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多年来,我校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把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的发展理念,演绎得具体而生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始终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科学、系统、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检查过程、总结经验、反馈信息、实施整改意见等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人才培养上,为进一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努力实现我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03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运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于08年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比03方案,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学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质。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现有办学资源的重组、开发和利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增设、清理等方式,对现有的专业结构与布局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形成一批就业市场好、应用前景广和发展潜力大的新专业或新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质与特色。从而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
“量化指标狠抓细节落实”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为平台,狠抓过程管理,强化管理细节,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教务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确实,我校在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尤其注重质量管理,狠抓细节落实。
一是出台课程考核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平时学习,重视学生的过程培养和能力培养,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改变目前课程考试方式单一和“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采取形成性考核,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是修订学籍管理制度。为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修订了《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主要内容一方面实行重考制,对总成绩未通过的在下一学期开学初给予重考一次。期末考试成绩40分以下不给重考。另一方面,提高降级试读标准,是从学生入学第二学年开始,累计必修课程总学分的75%以下必须降级试读,并且要缴纳学费等有关费用。
三是修订学位授予条例。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宽进严出的要求,修订了《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即从2009级学生开始,学位授予条件中对平均学分绩点的要求由1.5(60分)提高到2.0(70分)。同时,对受记过处分确有悔改表现且明显进步的明显进步作具体规定,也提高了标准。
四是加强考风考纪情况研究,狠抓考风考纪。对学籍、学位和课程考核政策的调整与改革,目的是希望通过课程考核办法的调整,解决学生每学期的平时学习动力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重考的执行给平时学习好临时发挥不好的学生一次新的机会;通过降级试读解决学生四年在校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直有学习的压力,这样才有动力;通过学位授予条例的修订,提高了出口的质量,对学生而言需要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另外,学校还通过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团专家检查,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实习教学中期检查和期末考核,教师多媒体课件、试卷、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确保了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教学质量标准的核查员。
王伦校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启动“质量工程”建设以来,我校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争取在“质量工程”各个项目建设上获得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成果,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继续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欢迎这样的毕业生”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严格的教学管理,扎实的实践能力,使师大毕业生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有口皆碑,广受用人单位欢迎。2007年3月底至5月初,学校专门成立了15个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小分队分别赴安徽省17个市对我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质量跟踪调研。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能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勇于承担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专业思想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敬业精神强,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有进取心;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成长,多数成为教学骨干,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而且发展潜力大,发展势头良好,部分毕业生已担任校级中层以上干部,在用人单位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调研数据表明,我校毕业生在安徽省各市用人单位(省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1.6%、42. 5%、49.1%、41.3%,是我省基础教育高级人才的主要来源。11月20日,在2010届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月活动中,参加招聘的江苏盱眙中学负责人就说:“师大学生整体素质很高,我们每年都来这里招聘教师”。
今年7月8日,校党委书记吴良仁代表地方普通院校在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高校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作了题为“为师范生就业擎起一片蓝天”的主题发言。在发言中,他说:“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16个创业见习基地,对学生的创业项目予以1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并将学生的创业实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下,许多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些自主创业的同学还给自己的同学创造了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学校的就业压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张玉新老师也向记者介绍说,在国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超过80%,自2004年以来我校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9年还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徐成进 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