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支教团:梦醒时分,格桑花开
(文/外宣部 何昕)
它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高原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
今天,有这样一束别样的格桑花,它静悄悄的扎根于雪域高原,带着孩子们的求知梦,带着自己的青春梦,带着闪耀的中国梦,用最微弱的力量撑起最坚实的臂膀。这束花的名字,叫做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中国梦苏醒时分,他们也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开出了自己的一片芬芳。
教育编织梦想,光明指引方向
从安徽来到四川松潘县,坐火车再转汽车差不多要三天,几千里路。志愿者们颠簸着,客服了一切困难来到这片高原,为的是什么?
答案是两个字:“梦想”。电视上总是播出这样一则黑白色的广告
一位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的小女孩盯着一块破旧不堪的黑板,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支教团的成员们说,正是这则广告给了他们来西部支教的最大动力。这里有最恶劣的环境,却依旧有许许多多像那个女孩一样渴望知识,怀揣梦想的孩子。他们来到这里,一年的时间可能很短,可是至少他们会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的梦想填上几笔色彩,把接力棒代代相传,为这些孩子圆梦。
除了日常课堂教学之外,志愿者们接着上一届支教团继续开展“红烛”爱心辅导班,利用周末为孩子们补课。他们总喜欢和孩子们讲述外面美好的大学生活:窗明几净的教室、宽阔的运动场、静谧的图书馆……这些讲述让这些孩子更坚定了走出大山,拥抱外面世界的梦想。志愿者们,就像一盏盏指明灯,默默地为他们指出一条光明的路。
松潘校长邓显峰对支教团成员一直感激万分:“我们这里的娃娃基础差,不爱学习,安徽师大志愿者老师们用他们的热心和耐心,逐渐把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出来。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基本都在我校数一数二,从学校到家长,我们都很信任和感激他们!”
用爱感化人心,以暖消解严寒
4月的师大,正是春意正浓之时,和煦的阳光,温柔的春风,让多少师大学子陶醉。可是,远在松潘的师大支教者们却处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承受着高原反应的痛苦。这里冬日严寒、昼夜温差大,交通不便,即使五月份他们也依然穿着棉衣以抵御寒冷。
即便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他们也没有一丝怨言,而是把周身的温暖全部带给孩子们。来到这里了解情况后,他们首先和师大取得联系,发起募捐,为那里的孩子筹集了大量的过冬棉衣,其次又深入学生家中探访,实施具体扶助。
不久,一个初一(5)班叫做杜学勇的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本来他的家是松潘县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幸福四口之家,却在前一段时间连遭不幸。其父亲在几月前拖拉机翻车事故中腰部严重受伤,丧失劳动能力。其姐姐因年少时头部受伤,至今伴有后遗症。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受伤后,杜学勇的家里也丧失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如今,家庭又突发火灾,大火不仅使房屋面目全非,更是无情的吞噬了家里的一切生活物资。加上姐弟两人读书生活,家庭所有重担落在其母亲一个人身上。
于是,在11月份,安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针对松潘县的困难学生、突遭变故的家庭,发起了“向阳花暖冬计划”,寻求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旨在筹集爱心资金对他们带来帮助。14日下午,志愿者带着募捐到的善款和衣物,步行数公里,终于来到窑沟村;多方打听,终于在岷江岸边找到杜学勇的舅舅家。在与其父亲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杜学勇的母亲现孤身一人在外谋求生计,常常是数周才回家一次。山里人能耕种的土地很少,除平时挖些虫草、贝母补贴家用,也只有外出打工。如今,大火让他们一无所有,生活几乎都成问题,杜学勇也只好寄宿在亲戚家,常常是“左住三天、右住三天”。志愿者马昌文把募捐到的2000元钱交给其父亲,希望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早日走出困境。朴实的老父亲,一直在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谢谢安徽来的志愿者!”
杜先勇是“向阳花暖冬计划”施行后的第一个被资助者。相信,通过志愿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努力,全社会对松潘的关注度将会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这里的孩子带去一份关注,传递一份爱心,带来一份改变!
弘扬青春能量,播撒爱国情怀
11月13日,志愿者们联合校方共同举办的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由安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牵头,在松潘中学团委合作开展的。自10月中询开展以来,松潘中学全校初、高中六个年级共2500余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志愿者们希望寄托于这一系列活动,为孩子们弘扬青春正能量。
说起办《弟子规》知识竞赛的初衷,10级广告专业的孙文谈起了这样一个状况,松潘中学的孩子少数民族居多,有很多学生压根不重视学习,甚至上课捣蛋,不尊重老师。同时,这里的教育基础极差,很多同学的数学英语平均分只有二三十分,学校还经常出现打架斗殴动刀子的情况。而《弟子规》正是在学生们心里树立尊师重教理念,明礼笃行的最好读物。经过问答、抢答等一系列环节的角逐,赛后,接受采访的同学们表示,《弟子规》知识竞赛不仅提高了自己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了文学知识,更弘扬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在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主题学习活动中,志愿者孙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内容,特别针对中学生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引导大家互相交流,就中学生在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安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松潘分队志愿者们以松潘中学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开展的。志愿者孙文表示,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中学形成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提高同学们树立“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的意识,同时也使志愿者们增添了一份正能量,鞭策自己在志愿服务西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志愿者们在弘扬青春正能量的同时,更不忘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扎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底。2014年12月8日下午,安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同松潘中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了纪念一二九运动79周年主题活动。松中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牛跃勋为大家讲述了那段79年前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安徽师大志愿者万众在会后感慨道:79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过去、追念先烈,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12.9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永远不忘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9周年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与意义,认识到要把个人的理想与时代、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
2015年4月1日下午,安徽师大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与松潘中学学生代表赴松潘县川主寺红军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光荣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广大团学青年在纪念碑前举行了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新团员在鲜红的团旗下庄严宣誓,纷纷表示要为团旗增光添彩,为国争光。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为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还在每周六晚开展“周末影院”,为不回家的孩子播放爱国主义影片,使爱国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正是这样,支教团把正能量带到同学们的身边,把国家民族大义深驻孩子们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的肩上都多了一份历史使命感。
顾家山书记为第三届支教团授旗时指出:“西部支教工作是社会的呼唤,是青年的担当,是人生的机遇,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全身投入,从中寻找青春的价值、成长的路径、教育的真谛,感悟真善美,培养责任感,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把中国梦提上了日程。何为中国梦?就是连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也有梦想在闪光,这里的孩子打磨着羽翼,等待着有一天可以走出大山,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者们也有他们的梦想,就是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将祖国西部的建设担为己任,去到最偏远最贫苦的地方去,发展西部教育,用他们的爱与力量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像雄鹰一般展翅翱翔!相信中国梦,会在这一代一代的接力下,最终实现。
梦醒时分,格桑花开,花开之时,必是芬芳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