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是南大博士,毕业后,面对着抛出的众多橄榄枝,毅然回归母校,不为功名,耕耘二十载,为的只是替母校培养更多人才;他是理科教师,三尺讲坛上,挥洒汗水,在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将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的学习理念中;他是市政协副主席,参与政治,关注民生,为的只是尽心尽力做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福利。他,就是原我校数记学院院长,芜湖市政协副主席孙国正教授。
有言的奖状无言的爱
——记获“好老师奖”的孙国正教授
轻飘飘的奖状,沉甸甸的恩情
六月的骄阳无情的烘烤着师大教学楼前刻有“厚德、重教、博学、笃行”八个大字的纪念石。于此同时,在百米开外的教学楼中、闷热的教室内、庄严的讲台上,一位架着厚边眼镜,全身散发着睿智气息的中年男士正在黑板前一笔一划的书写着。而他的面前,三尺讲坛上静静地躺着的一份获奖证书,似乎也在仔细聆听着他所诠释的数学魅力。
这位颇具儒雅之风的老师就是现任我校数计学院教授,兼任安徽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芜湖市政协副主席的孙国正教授。而他面前的证书对于早已荣获众多耀眼头衔以及分量十足的奖项的他而言,其意义却丝毫不逊于之前他所获得的任何一个。因为,这份证书是09数学班全体同学颁发给他的“好老师”奖,是全体学生对他工作的肯定和敬仰。
拿起证书,孙国正老师的耳边依旧能回荡着当时全体同学的那句包含深情的话语“孙老师,这是我们为了感激您这一年来的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你对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特意为您制作的“好老师”奖!请您收下!”。
翻开奖状,09数学的同学们用朴实的文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正是孙国正常在班上说的:“做老师好,做好老师,好好做老师。”简单的十三个字正是对孙国正二十载教育生涯的高度概括。正如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曾黎明书记对此事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真正在乎学生的老师才会说出来的心声!”
孙国正的家坐落在市区,由于要去南校区教课,所以乘校车便成了他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唯一方式。可由于孙国正总是会在课后留下来帮个别同学消除上课时留下的疑惑,或是给同学们讲解一些遇到的难题,因而时常会耽误坐校车的时间,往往需要自己想办法回家。然而对此,孙国正却从未因赶不上校车而拒绝回答学生的问题,不管耽误了多久,孙国正都还是会耐心的讲解,直到学生们真正解除了对于问题的疑惑。孙国正说,他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的时候,因为只有在交流中,双方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虽然给自己造成了困扰,但是这却是为了帮同学们消除困扰,所以我觉的很值得。对于同学们的教学,我比什么都重视。曾经我在老校区授课的时候,即使没有我的课,我也会赶去学校,陪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但是现在在新校区教学,路程太远,因此而不能总是呆在学校,对于这件事我感到很遗憾,也在此对09数学的同学们表示抱歉。”在表达歉意的同时孙国正还表示了希望向院里争取一下以后再教授该班一门课的愿望。
言传身教,既是政客更是教师
因为热爱,使得孙国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很深的感触:“作为教师,就是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做个好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作为一个好老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学习些心理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对此,身为一名理科教师的他却有机地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很好的结合起来。因为在他眼里,冷静的理性思维很容易使人忽视感性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交流中,孙国正都鼓励自己的学生们多多研读一些极具人文内涵的书籍,以此沉淀自己的性子,充实自身的人文素养。
更令人钦佩的是,作为一名社会公众人士,孙国正在人民公仆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同时,还不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两条教育战线上一丝不苟地授业解惑。对此,曾黎明书记钦佩不已:“虽然孙教授对于教学内容早已了然于胸,但是他还是常常坚持补充、更新自己的备课笔记。而且只要有课,前一天晚上孙教授一定会推掉所有应酬,为明天的课做足准备。”
秉着行为身教的理念,孙国正在教育的田地里一耕耘就是二十年。孙国正常说:“三尺讲坛,两袖清风,这种日子要长久坚持下来,不受外界的物质诱惑很难。所以就要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教育的本质告诉我们,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深爱他的学生,把教师育人做为人生最大追求和最高理想。教育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才是最有力的教育。教育者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当无言的粉笔倾注自己的一身,默默地在黑板上书写下岁月痕迹的同时,无情的时针也滴答滴答的一直走下去。透过窗外的余辉,孙国正两鬓的片片斑白愈发明亮,而额头上也不知什么时候盘踞着一道道皱纹,对此他却依旧无言、更加无怨。“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伫立在讲坛上的孙国正,宛如园圃里的园丁般,用他的一生播撒着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