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待定栏目 > 专题特稿 > 正文

身居幽谷处 孕育玫香来——记我校政法学院优秀教师房玫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0-11-18

编者按 在美丽如画的师大校园,生活着这样一位快乐的老人。她虽已年逾花甲,但却总像年轻人一般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一方小小的讲台,备尝辛劳却甘之如饴;她在课堂上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把看似枯燥的马列原理谱写得异彩纷呈,在课堂下又用春风化雨般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学子的尊敬和喜爱。本报特开辟专版向广大读者介绍这位被人们称为“热爱教育的老教师、热爱理论的老学者、热爱学生的老妈妈、热爱生活的老太太”的房玫老师。

身居幽谷处 孕育玫香来

——记我校政法学院优秀教师房玫教授

“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铃声,一位穿着朴素的女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那明亮如初升太阳般的笑容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2007级学生彭雪梅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花甲之年的老教师拥有这么阳光的教态。”

轻轻推开书房的门,两堆半米高的马列著作,两张靠在一起的书桌,两台旧式电脑,一位带着眼镜的老太坐在书桌前,盯着电脑屏幕,熟练地敲打着键盘与学生交流思想。“没想到像她这样年纪的老师还这么时尚,电脑用的可溜啦!”一位学生如是说。

“来,我帮你补好·······”下课后,刚授完课的女老师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细心地帮一位学生缝补衣服上掉下的纽扣。她不止一次地在班级说,要是有衣服、袜子破了的同学,可以下课拿给她,“不要不好意思,就当我是你们的妈妈。”

······

阳光老师,时尚老师,妈妈老师。在安徽师范大学,究竟是谁能拥有这么多的美丽标签,是谁受到同学们如此的喜爱?她,就是来自我校政法学院,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房妈妈”、“我们的大朋友”的房玫教授。

30多年,一路走来,房老师将一腔特别的爱,奉献给了她特别挚爱的教育事业,在为师、为学、为人的旅途中实现了破蛹为蝶的美丽嬗变——

快乐育人,用理引导学生

在师大,房老师是学生眼里的明星,拥有众多的“80后”、“90后”粉丝,遍布全校各个学院。有毕业生曾在BBS上留言:大学四年如果没听过房老师的课,那将是你人生的遗憾。

曾经在许多人眼里是漫谈空道理的思政课,在房老师的讲授下,却被学生称之为“思想的熏陶”、“心灵鸡汤”。“房老师是一个很特别的思政课老师,她的课最特别最吸引人的便是那贯穿课堂始终的欢声笑语,而不像大多数思政课老师那样的说教和呆板。”09级政治学专业学生陈昊骏这样描述他心中的房老师。

上过房老师课的人都知道,每次课前她都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恰到好处地引入今天的课程。有一次,房老师说道:“今天我穿了条新裤子,但是你们看看这条裤子却是男士的。是啊,现在我老了,腿都穿不上好看的苗条裤子了,就算是想穿也穿不上啊,这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啊!”而到了课中的讲授,她的课就更加精彩了。房老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使理论更加富有生气,更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比如她讲到“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就举例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还扎了两个大辫子,站在那里就有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可是现在老了,只能剪个短发,模样也没有以前好看了。同学们爆笑满堂,也深深记住了这条理论。

从每学期教学的第三周开始,房玫老师会用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安排同学们进行“诵读马列经典”演讲。比如,她结合自己学习《资本论》的心得体会,选择了以马克思在中学典礼上的演讲《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以文中所提四个问题为段落,每次请一位同学上台诵读一段,并结合自己的择业思想谈体会。经过半学期的运作,同学们上台发言非常积极,包括那些平日性格内向生性羞涩的孩子,都主动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人生规划PPT。房老师的学生在后来全校“诵读马列经典”活动中,囊括了全部一等奖。房玫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光盘,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一课”。

“每次上房老师的课,她总是那么有激情,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让大家不知不觉就跟着她的思路认真听下去了。”07级法学专业学生朱治州说。

政法学院胡梅叶老师告诉记者:“房老师认为,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出了问题;房老师觉得,只要教师用心,思想政治课同样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

政法学院院长张奇才掩饰不住对房玫老师的欣赏和钦佩:“她的课理论讲得透,直面现实,又充满时代感。用活生生的史料、大量鲜活的案例、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一纲一本’相对抽象的教材理论语言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活生生的教学语言。”

真心育人,用心了解学生

今年60岁的房玫老师,有点儿胖,穿着十分朴素,笑眯眯的眼睛让人倍感亲切。有同事这样评价:房老师就像你早晨下楼遇见的晨练回来的邻居大妈。然而就是这个自称“马列老太”的老人,思想可一点都不老。“郁闷”、“纠结”、“你OUT了”的时尚词汇经常从她口中蹦出,学生们很是惊奇。

“要让学生接受你,你需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房老师认为能够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方针政策问题,她会实事求是的讲,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抒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情境中理解、接受、践行马克思主义。

多年来,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最新资料,每天房老师都会上网搜集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不断把一些新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有时甚至要花三四个小时坐在电脑前查资料。她的教案和PPT每年都是新的,从来不会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老本”;为了和学生沟通,她把各种常用网络工具玩得得心应手;为了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她会用一整天的时间躲在家里看韩国偶像剧……“真是个时尚老太!”,也有人将信将疑,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这个“时尚老太”还真是名不虚传:房老师会使用最in的网络语言跟他们聊天;看到年轻老师或者学生的课件做得好,她会很虚心地讨教……她和年轻人从来没有代沟,学生们都奇怪,为什么和爸爸妈妈不能说的话,却可以和“房妈妈”无所顾忌地说呢?

真情育人,用爱温暖学生

“每接触一届新生,我都会和他们提到三层关系”,房玫老师说,首先是师生关系,她是老师,孩子们是学生。老师就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要及时指出学生做错的地方,就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其次是朋友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真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老师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母子关系了,“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不管是考研、就业这样的大事,或者是恋爱、交友、生病这样的小事,学生都有“房妈妈”可以倾诉、可以依赖。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孙前梅是房玫的学生,12年前房老师上第一堂课时公布的电话号码,她至今仍能脱口而出。“只要是房老师的学生,无论何时找到她,总能得到热情帮助!”房玫的手机对学生24小时开机,是一条永远畅通的求助热线,无论是学业上或是生活上的难题,学生们总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房玫老师很不赞同和学生“处”好感情这个“处”字,更不赞同“搞好”关系的“搞”。她说感情是靠付出,只有真心付出了,才会换来学生的真爱。上百人的公共课,房玫能叫出绝大部分学生的名字。不是她记忆力超群,而是在给大一新生上课之前,她首先找相关院系的总支书记或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特别是了解思想活跃和思想沉闷的学生情况,因此心中有数。再利用课余与学生交谈,留心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流向,做到因势利导。天凉了她会提醒学生添衣防寒,大家都说她比“天气预报”还准……

对学生,房玫像妈妈那样细心。有一次,她带体育专业的公共课,发现一个男孩子大夏天的穿着一条长裤,走路姿势也一拐一拐地很别扭。一问才知道,他的大腿处生了一个疖子。房玫急了,“为什么不去医院看看?”男孩子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医生都是女的,“等一会下课了我陪你去。”在医院,医生要处理病灶,男孩子拉着房妈妈不让她走,而房玫就握着他的手一直陪着。

在房玫老师的熏陶下,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带着对房老师的敬佩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奔赴全国各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员和实践者。多少年后,他们谈起房老师,还是那样记忆犹新:

“听房老师的课,犹如在炎炎夏日喝了一瓶冰凉的矿泉水。”

“这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真了不起,很时髦!”

“我喜欢房妈妈的课,我做老师也一定要当房妈妈那样的老师。”

……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房玫,人如其名,予人玫瑰,花香四溢。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36年,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直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片沃土上,用真情和激情演绎充满魅力的课堂,浇灌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渴求知识的心,为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名称做了最好的注脚。

(徐成进 赵颖虹 梁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