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待定栏目 > 品评天下 > 正文

中国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11-18

中国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本来无需争论的南海主权问题近几年似乎热了起来,要有疆域重界、守军易帜之势。一些所谓的东南亚国家频频出击,对中国政府的一再打击劝告和警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强行占据、蚕食瓜分,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居心叵测,其心可诛的东南部邻近国家何以冒天下之大而不韪而挑战中国的权威呢?

国际上流行一种观点,说“国家利益是国家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实,把它放置在这里又何尝不可呢?正是随着南海资源的不断发掘,它的身价也与日飙升,眼瞅着一块肥肉放在自己的嘴边,即便是再羸弱的野犬也会伸出舌头舔上几口,更何况那些无知的竟把自己当作猛虎的野犬呢?不是我不善于换位思考,实在是他们的鼠目寸光般的决策带给我的只有鄙夷和漠视。一群无知的丑类公然跑到狮子桌中抢掠食物,却不怕狮子的震怒,反而津津乐道、乐此不彼,难免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更可笑的是他们恬不知耻的取悦与远在重阳的猛虎和另一受了点伤的野熊,妄图使之向雄狮施压,以达到他们卑鄙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他们的奴颜婢膝真的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吗?中美之间虽然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还不至于使之受身处弹丸之地的无知小儿的蛊惑而使的兵戒相见。倘若虎狮相搏,则整个森林必将闻风而动,再一次演绎世界大战。或许这头刚苏醒不久的睡狮或许尚未完全恢复它曾有的威力,但森林大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即使不幸战败,可以肯定另一方面的猛虎也必是筋疲力竭,鲜血淋漓,在一段时间内或从此摘掉森林之王的称谓。既然结束如此的触目惊心,那么可以肯定的说一点,战端一开猛虎亲临一线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见,雄狮的入住南海虽然有所损失,但却是轻而易举的。那么,为什么他会任由食物被抢劫而只是徒手愤乎不能示之以威呢?

中国素来有孔仪之邦的盛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均强调以理服人。《孙子兵法》云:夫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服人之兵,战之战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在战场也要是如此。目前,国际的主流声音应该是站在中国这边的,所以中国出兵南海绝对是师出有名,靠得住的。但是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中国苦心经营的”韬光养晦“的计划全部破产,几十年的战果不说毁于一旦也可谓损耗殆尽,功亏一篑。所以中国不愿意让这些边邻小国坏我大事,而最终报无谁之戚。另外,一个泱泱大国对这些小国动粗,一只雄狮追逐几只阿猫阿狗就会同那只猛虎一样被扣上恃强凌弱的帽子。猛虎名誉扫地,不知羞耻,我们却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覆辙。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不安定因素在缓慢滋长,不能只顾外不顾内,弃国人的生存于不顾,给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以可趁之机,所以当年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不是没有道理的。积累三十多年的飞速跨越,使我们做事情不再盲目,不再不计后果,我们由此也学会了忍耐。”忍者无敌“,”忍一忍风平浪静“,”小不忍则乱大谋“,先人们的谆谆教训和告诫时刻在给我们提示和警醒。也许,这也正好给了小国滋事和挑衅的理由。

但是,忍耐是有限度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做人尚且如此,国家当然也不例外。当积怨已久的民族情绪达到高潮时,即使政府答应,我十四万万国人也不答应。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一味的妥协退让换不来真正的和平,一味的宽恕换不来凶徒良知的发现。我们的宽大并不是他们可以无耻的资本,可以周而复始得提取我国利益的源泉,到时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瞬息间为国弹笑净胡沙。不要怀疑中国的能力和敢于决战的毅力,50年代尚干抗美赴朝,60年代不惜与苏开火,70年代面对自认为在东南亚不可一世的越南旦夕间趋之若鹜,何况今日之中国已不能与往昔同日而语,今日之对手又是非往昔之强大,中国何惧一战!何惜一战!

中华历来主张扶危济困,志愿朝鲜和非洲诸国就是十里。即使是这些东南亚国家从中国得到的实惠有何尝少?曾经胡志明与周总理情同手足,中方援越更是不计成本,不论条件,能给尽给。国家曾经长期客旅中国,我们的谦让和友爱换来的仅仅就是报复,是挑衅?他们都已经割袍断义,中国怕什么,“中国人穷是穷一点,可是打起仗来还是不怕死的。“三十年来一直磨剑,未曾试试它的锋利,看来确实有人要试一试了。我们热爱并崇尚和平,从不放弃和平的努力,担当和平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只好战场上见。讲什么中国称霸,说什么中国威胁,当中国进入了世界各国的视线时也恰恰说明了它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不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中国不战的三道底线已经退却了二道,当最后一道突破时,中国只能喊出《后汉书 陈汤传》中的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捍卫我国领土的神圣性,完整性。

南海,中国的领土,任何人不得侵犯!

(10 杜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