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待定栏目 > 品评天下 > 正文

等待灰霾散尽那一刻2000 書評 南音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03-15

何焜

《南音》是假期最早读完的书,想说点什么,却一直延宕,虽然预知结局不会轻松愉快,但直到结束才发现依然需要一段时间去咀嚼消化。作为收官之作,《南音》可谓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浓得化不开的雾蒙蒙的氛围里,可这灰霾底下,郑家人勾画好了妆容,上演的依旧是惊心。

其实在这之后我还阅读了不少作品,其中就有严歌苓老师的《金陵十三钗》。时值电影热映之际,关于电影与小说原著的讨论也甚嚣尘上,其中最具争议的一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是否在宣扬“妓女替女学生去死”这样一种牺牲是合理的。我在读完小说时并不认为严歌苓在作品中有这样的倾向,我认为她只是单纯在表现一段历史、一个特殊时期的艰难抉择,但是米兰·昆德拉曾说:“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所以,这样一种质疑之声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是合理的。

话说回来,笛安与严歌苓在写作方面有个相似之处,她们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都具有一种活色生香的气质,只不过严歌苓塑造的形象是较为传统的坚忍的女性形象,而笛安塑造的则是没有传统价值观束缚、更多地诉诸个人感受的女性形象,一如此书中的南音。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已经无法思考和追问的时候,就让行动成为唯一的意义,反正,日后漫长的岁月,你有的是时间去阐释它,去整理它,去把它当成历史来纪念,甚至是缅怀。真相一定早就面目全非了,说不定连‘真相’自己都嗅不出当初的气味——那又怎么样呢,反正我是爱自己的。”我觉得这段话无疑是很能代表笛安甚至许多年轻一代写作的特点。他们作为独生子女,没有颠扑不破的道德洁癖,亦没有太过严谨以至于偏执的自我审查系统,他们考虑得最多的是自身的存在感,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所以他们更愿意听从一种内心的“感觉”,就算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也不会过分看重过程损失了多少,因为这种没有经过算计的生活,是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 学习,而所谓“命运”,只不过是他们学习的结果。

所以《南音》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它讲的就是一个女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在失去她的精神支柱后,在“生而为人”的挣扎中学会抉择、学会放弃、学会妥协的过程,只不过,笛安在其中放入了更多她想要探讨的东西,关于复仇,关于生命的尊严感,关于死亡,关于罪孽与救赎,关于忠诚与背叛,是这些东西,让整本书的质地变得复杂和沉重起来。

本书不同于前作《西决》、《东霓》的固定式内焦点叙述,采用的是多焦点叙述的方式,不仅有南音的眼睛来见证和记录这一切煎熬与纠葛,还以“幕间休息”的形式带入了似是而非的“局外人”——陈宇呈医生的视角,当然,陈医生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同南音区别开了,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书中的另一个“主角”,不管读者有多么反感陈医生的冷酷,仿佛隔着凛冽的冰层般无法靠近,可显而易见,他是一个作者喜欢的人物,他负责代表作者说出南音无法表达的东西,他与书中人物西决的对峙与冲突,在我看来代表着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在故事的中旬,这种碰撞被推到了一个决绝的境地,也许笛安试图去解决但最终失败了,所以她只能安排南音代替西决去完成这次“和解”。在这里,看过前作的读者会很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角色转换,西决由一个“中庸者”变成了一个“审判者”,而南音则由懵懂无辜变成了一个“赎罪者”,无论这些变化是否是有意而为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与书中人物在一起成长的。

苏童老师曾说,西决——东霓——南音这样的人物阵容颇像一个三角形,但到了《南音》,“三角”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其中一个角已经严重缺失。笛安说,西决是她的理想,但是在《南音》里,她把理想砸碎了。这个过程毋庸置疑是痛苦的。一个作家,一个好的作家,他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破”与“立”中寻求自己想要的“美”,而同时他与自己书中的人物也在遭遇美好与劫难,是无时无刻都感同身受的。所以,给西决这样一个安排笛安想必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你甚至可以说她这样的安排是极之任性的,但你想象不出,作者与过去的自己做出了多么痛彻肺腑的决裂。所以你可以质疑这样的尝试失败了,但不能质疑她的诚恳。

最后的收梢说不上惨烈,真的要说起来,大概就是灰色吧。黑色似乎是绝望,但比绝望更甚,它吸纳你,困囿你,吞噬你;而白色无悲无喜,臻于化境,仿似一切从头来过;只有灰色,介于中间地带,是大劫后的荒芜,也是努力穿透无尽迷雾抵达阳光前那半明半昧的一刻。北北在《西决》里是新生,让一切归于美好,归于希望。而在《南音》中,她同样是希望的承载体,在一场“静静的凌迟”过后化解龃龉与伤痛。

“龙城三部曲”或许结束了,但郑家人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落幕,因为这每年一次的相聚已经让他们变得仿佛像生活在我的周边一样亲切。我想,他们将寄居在我内心的一块角落里,真实地呼吸,真实地生活工作,真实地起居休息,等待着灰霾散尽的那一刻,而到那时,我会对他们展颜微笑,我会上前紧紧地拥抱他们,对他们说一声:

“——嗨,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