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伴着一阵地动山摇,一场灾难随之降临。惨痛的事实、坚韧的援救无疑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死者安息,生者坚强,成为人们心中的慰藉和坚定。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去祭奠离开我们的同胞,去见证这一年中中国人民努力的力量。然而,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去纪念?各种各样的活动,媒体的大量的报道,是悼念死者抚慰生者,还是再次揭开伤疤让世人观看?汶川周年祭,请不要回望惨痛!!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只有重现历史才更具感染力,用事实来证明天灾无情,人有情。于是,大幅具有冲击力的悲惨画面,一次次出现在网站、报纸和电视屏幕上,以此换取更多人的关注。记者也会一次次问到遇难家属,让他们重复着当时的场景。甚至有一个知名网站上提出,汶川周年祭,我们一同回望惨痛。从媒体的角度上看,他们也许是为了更大的新闻效应与关注度,但这种采访报道方式是用他人的痛换取的,作为专业记者您的职业道德何在?专业素养何在?回望惨痛,是让谁更痛!!
当一些人在灾难中有幸活着时,我们是否考虑到,他们的生有时因为亲人的离去而变的生不如死,他们真的很脆弱。从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到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我们体会到他们内心的脆弱,失去亲人的痛仍在内心蔓延。高级心理咨询师刘猛,震后一直留在灾区为灾民家属做心理治疗。他曾说过:“激情退去之后,心里援助才刚刚开始。”
大批的心理咨询师来了,却很快又走了,留下了那些满心伤痛的人,心理援救还是一个漫长的工作。他们重组家庭,再次生育都是希望忘记伤痛,继续生活。在大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真要用惨痛的事实再次去刺痛他们的心吗?所谓的纪念,想达到什么结果?让伤者更伤,还是让生活延续灾难前的平静与美好?悲伤与绝望不应是受灾群众的代名词,生活还要继续,坚强的活着,而且要活的更精彩,用生的美丽安抚那些逝去的亲人。请那些喜欢揭伤疤的人手下留情吧,即使你的初衷不是想让他们更痛,但当面对那些面对过死亡,心依旧脆弱的人时,请不要在伤害他们,让他们痛……
或许,汶川的周年祭用不着光鲜的舞台,用不着华丽的辞藻,更用不着带着商业味道炒作,几个超级巨星站在舞台上唱着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懂的歌,一台纪念大地震一周年的晚会仿佛成为一场巨星演出会,他们为灾区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吗?请朴实一点,纯粹的去悼念,去祝福。灾区的重建还在继续,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给死者一个安静的周年祭,也让生者更有信心更坚定地去重建自己的家园。
(校记者团 胡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