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待定栏目 > 文心雕龙 > 正文

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二届模拟联合国大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10-09-10

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二届模拟联合国大会

校记者团 聂丽 沈婷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

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型学生活动,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

在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于2001年始从北大兴起。在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下,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8年开启了安徽地区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先河,目前我校是省内唯一一所举办过此项活动的高校。

为更加了解本年度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我们特意采访了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政法学院教研室主任李路根老师和外院学生会主席——07英语的沈睿超同学

李路根: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员,资深法学讲师,担任国际法学(双语教学)、WTO法等教学科研工作。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在安师大联络员。安徽优秀学生社团——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社法学会(现为青年法学社)指导老师。

他,始终衣着朴素,挎着工作包,行色匆匆但又始终挂着微笑,亲切的同学生们打着招呼。他,只是多年如一日的坚守着教书育人,热心指导学生却不求回报,被大家推荐为“身边好人”的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资深却又平凡的人民教师。

在采访刚开始时,怕我们对模拟联合国大会这项活动,李老师就详细的向我们阐述此活动的渊源,并找出关于此次活动流程及准则的材料让我们熟悉了解,他告诉我们:“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一个很好的平台,一直以来就有意向和外院一起举办这项活动,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落实。”所以,在这次活动准备工作开时,李老师就积极投入其中,5月8日就参与了彩排训练,前不久亲自还在其学院院领导的支持下,到北京参加中国联合国协会举办的2010年度模拟联合国培训。培训会上,李老师向有经验的外交专家请教,积极与具有经验的国内高校相关社团进行交流,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模拟联合国团队就建议我们做好策划宣传,活动结束后可以尝试学生感悟等反馈工作。

在谈及各兄弟院校支持的时候,李老师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拿出会议记录本,上面满是各兄弟院校的留言及签字。中国政法大学、东北师大、西安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等高校模拟联合国协会或相关团队都写下对本次活动的祝福。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陈士球大使、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协叶学农副总干事等也都题字预祝我校模拟联合国大会圆满成功。

培训归来后,李老师将总结的经验及时进行反馈,与学生社团同学积极沟通,传递信息,参与指导模拟联合国活动正式举办前的彩排活动,积极提出其意见及建议,并对各代表队进行激励。活动当天,他还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重点强调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促进了青年学生学习了解的联合国大会知识与机制,促进国际法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正确认识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种种国际问题。他说:“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举办此类活动来强化大学生的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乃至世界责任感,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出了对当代大学生殷殷的期盼。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安师大和联合国是颇有渊源的,有些校友都曾经联合国系统任职,我校的很多相关学科也与联合国的理论与实际运作有着种种联系,“所以,此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也是很有意义的。”李老师笑道。

沈睿超:07级英语专业学生,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

二、见证两届模拟会---沈睿超

重点突破——走出安师大

本次联合国模拟大会由外国语学院主办,共有来自我校兄弟院系和芜湖市兄弟高校共25支代表队,其中有来自皖江的一支中国代表队和来自安工程的印度代表队。分别模拟代表25个国家,全程采用英语,针对当下热点话题——“低碳经济,立足本国国情,对本国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责任的共担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辩论。本次大会议程通过点名、发言及让渡、自由辩论和投票表决4个环节评选出1个最佳草案、2个优秀提案国和3个最佳团队。

在谈及5月22日下午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沈睿超学姐颇有感触:“作为学生会的一员,作为两届模拟会的见证人,我亲身体验了其间滋味”“特别是本届,作为主要组织人员的我,感觉和08年相比有很大不同。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量上与08年都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今年,它不仅在师的绽放光彩,还引得皖江学院、安工程来我校竞风采。这可以说是本届联合国模拟大会的最的突破点。”

本次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外一项十分重大的活动,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仅派来指导老师对活动进行专门指导,而且活动当天芜湖市翻译协会会长、副译审、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金泽先生,外办副主任、市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开龙先生,市招商局副局长、市翻译协会副会长黄晖先生,《芜湖日报》高级编辑、市翻译协会副会长王超先生,我校外办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东合先生担任本次大会的嘉宾评委。本次大会还受到了《江淮日报》的全程报道,《大江晚报》、《芜湖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积极关注。她还表示“本次活动虽然仍有不足,但整体上还算成功,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积极改进,争取做到更好,此外,我们将会致力于联合更多的兄弟学校参与进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