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虫鸣阵阵,金寨孩子们的心里却涌动着一股求识求知的热情,跃跃欲试要探索未知。7月上旬,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南诗社赴金寨“诗行金寨,守护童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当地的孩子们首次相遇,并正式开启令人期待的第一课。
一心一德,正式举办开课仪式
“希望可以改善大家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队长李修毅明确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实践团队不仅要让孩子们体验新鲜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形式,也要确保支教质量,让孩子们真正听懂、理解,主动运用知识,更多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别出心裁,生动演示实验现象
“火箭为什么可以向上飞?”“火箭的尾巴可以喷火!应该是燃料!”孩子们纷纷抢答,“火箭是靠尾部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飞上天空。”老师把两瓶分别含有小苏打、柠檬酸的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杯中溢出大量的泡沫,孩子们有样学样,也纷纷实验成功。在下一轮精心设计的实验环节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移动着实验纸,等待着隐形字的浮现,它们也许是一个朋友的姓氏、一个有意义的数字或是一朵简笔花,每个有特殊含义的符号在焰苗的“烘焙”下都缓缓绽放。
含英咀华,悠然品读李白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直以来李白身上都贴着“狂放”的标签,实际上结合李白的经历,才知道“豪气”的背后是孤独与落寞。孩子们在听完老师的解读后唏嘘不已,既感叹李白的才华,又更加理解李白的落寞。
群情欢洽,迅速增进师生距离
在“第一课”的尾声中,老师一对一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气氛融洽,放学时,孩子们热情地向老师告别,“老师,我们明天又可以见面啦!”孩子们的眼神纯粹灵动,笑容明丽无邪,一下击碎了盛夏稠密的热幕,清透人心。心与心的距离拉近,情与情的交融深入,交流让大家相互熟悉了解,增进了师生情谊。
“第一课”顺利地打了个意味“开启”的响指,实验富有趣味,生动地揭晓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落实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索真理就要细致入微,善于发现“神秘”的现象,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探索钻研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剥开真理内核的外壳,与此同时,又不失人文情怀,感触文字的深深魅力,全面地启发童智,让孩子们既感受科学的魅力又触摸文字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