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媒在线 > 正文

【我为师生办实事】花津鱼背后的安徽师大花津河水系治理

来源: | 编辑:夏卓妍 发布日期:2021-04-14

本网讯(校大学生记者团 刘佳闻 陈亦琮)近日,安徽师大校内捕鱼做全鱼宴的消息引起了师大师生和校内外的多方关注和热议。时隔五年,学校再次对花津河进行治理,并将捕上来的鱼抽样送往相关监测机构监测合格后,做成多种品味,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供应。据了解,花津河的鱼都为自然散养,野生鱼在河里自然生长,需要一定的成长周期。整个花津河水质较好,目前基本无污水排入,故而保证了鱼的合适数量和较好品质。3月27日、28日连续两天的捕捞作业中,共捕获各种鱼约12000余斤,其中最大的鱼可达30多斤重。

早在2016年便有过一次捕捞“花津鱼”的行动,而此次捕捞较之前有何不同?校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采访了生态与环境学院温新利教授。

温新利教授说,2015年学校开展“美丽校园”建设,依托当时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挥生态学的专业优势,通过连续监测花津河水质,诊断其“病因”,发现了花津河生态系统退化与氮含量超标有关,并在学校后管处(现为总务处)的主导下完成截污控源工程;协同中心及时制定了花津河的生态修复方案。通过实施水坝建设、河岸绿化、截流清淤和水生植被恢复(沉水、挺水、浮叶根生和漂浮植物)等工程,近年来花津河的水质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如今,水中的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鱼的个头可能没有上次捕捞的大,但鱼肉的品质和口感都会有一定的提升。简而言之,鱼质的肥美与花津河的治理密切相关。

他指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保护的任务更是要常抓不懈。建议继续开展花津河水质的检测和保护,推动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及时调整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花津河在全校师生的见证下变得更加美丽,这离不开学校的重视与支持,治理团队的正确治理方案以及广大师生的保护。花津河水质的治理和优化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我校师生应继续坚持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理念,保护好河流生态环境,坚持为师生办实事的使命与担当,携手共进助力美好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