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高畅,共青团员,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2022级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严云志、王磊。

笃行耐心,走出自己的学术之路
从本科的环境科学工程跨考到生态学专业,改变的是学科名称,不变的却是学科思维。对于高畅来说,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是她的心之所向。
“考研择校时,我看见安徽师范大学有包括校长李亚栋院士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师大的生态学也兼具‘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培养体系,能够为学子的科研提供良好条件,于是,我便产生浓厚的兴趣。”谈及与师大的缘分,高畅如是说。
“参与学术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提升我的个人能力,让我的学术之路越走越远。”进入师大读研后,在课堂上,她全神贯注地学习专业知识;课后,她则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在实验室中验证其正确性。“我一直坚信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让研究更加深入、具体。”
从事科研的道路上必然存在风雨和荆棘。研一时由于学术压力,高畅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指导老师严云志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予她安慰与鼓励,使其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我很感激两位指导老师——给予我生活上帮助的严云志老师和指导我入门科研的王磊老师。”谈及师长,高畅笑着说。“在科研过程中,撰写第一篇论文无疑是最为艰难的时刻,前后修改十余次才最终定稿。”为了使论文更加专业,高畅连续一周前往导师王磊的办公室听取建议,一师一生每天端坐几小时将目光对准电脑屏幕。“改稿虽辛苦,但王磊老师鼓励我们劳逸结合,压力大时带我们聚餐,教导我们提高效率、学会释压。这种理念让我形成了内驱力,学会规划时间、高效学习。”努力终有回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高畅精心整理了近20页SCI论文写作指南。从修改引言部分需要整个下午到后来渐渐得心应手,她最终完成自己的首篇研究论文。“在文章投出返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谦卑,每位审稿人的建议,都让我的文章更加锋利严谨。”对自己耐心以待,对师长及审稿人心怀感激,高畅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知行合一,于实地调研中找到自身价值
“‘禁渔’政策落实了吗?真的有效吗?我想,实地调研才能解答疑问,于是我便跟随老师及同门一起赴皖南多地进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野外调研。”
目前,高畅所在团队的足迹已遍布皖南山区 19 个至关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连续三年在山区的实地考察时长超过 100 天。“调研途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渔民的不解与非议。”团队聚焦鱼类研究,不可避免需要运用电捕捞手段进行鱼类样品的采集工作。虽然向当地政府申请了捕捞证,但在实际过程中,常常遭到当地渔民的质疑,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证明调研及捕捞行为的合法性。尽管困难重重,调研的成果却令人振奋。“随着‘禁渔’时间的延长,皖南山区渔业资源整体上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冒风雨、战酷暑,穿梭于河流湖泊之间,认真细致地收集每一份数据,每一个样本。这段经历让高畅深刻体会到生态学专业的价值所在,也坚定了她投身生态保护事业的决心。

我时常思考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所在,在实践中、在为大众进行科普的过程中,我发现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是生态学子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水生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高畅深知水生生态系统复杂性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受暑期科普实践指导老师葛奕豪研究领域的影响,她联想到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去考量水体的健康状态,并与团队一同前往芜湖市镜湖公园进行采样调研及科普宣讲。“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调研的同时,也积极向公众普及基本的生态知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望前行,在指导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己
如今,高畅已成为学弟学妹们心中的榜样,她在不断追求自我提升的同时,也热心为本科生解答学术难题,助力他们的成长。在导师王磊提出实验设计后,高畅会全程带领学弟学妹完成实验,包括饲料的制备、鱼类养殖、取样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课题组,本科生同样能够独当一面,撑起半边天!”目前,她所参与指导的一名本科生已保研至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我满怀期待,希望他们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高畅提出她对学弟学妹的期许。“研究生三年,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生物学实验的无限可能,计划继续读博深造。”她深知,学术之路如逆水行舟,唯有持续精进,方能在学术海洋中破浪前行。“此后,我将致力于研读生态前沿的相关文献,构建坚实的知识框架,在挚爱领域熠熠生辉,与人谈及专业时,能滔滔不绝,见解独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这句导师的口头禅深藏于高畅心中,指引着她学术和人生的道路。现在,她也将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们,期盼他们在遇到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学会与自我和解,坚定踏上那条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成长之路。
“人生没有坦途,但只要你步履不停,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高畅以热爱为左膀,以坚持为右臂,在科研征途上愈走愈稳健。所到之处,皆留下芬芳与累累硕果。
学姐寄语
真正的优秀,不仅是做好热爱之事,更在于以责任与韧性完成那些看似无趣却重要的事。成长路上难免困顿与不公,与其抱怨出身,不如接纳不完美,学会与自我和解。